发布时间:2017-05-19浏览:992
摘要:5月14日,国家主席出席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,并发表题为《携手推进“一带一路”建设》的主旨演讲,强调坚持以和平合作、开放包容、互学互鉴、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,携手推动“一带一路”建设行稳致远,将“一带一路”建成和平、繁荣、开放、创新、文明之路,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。
一带一路
2013年9月和10月,习大大分别提出建设“丝绸之路经济带”和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”的战略构想,二者简称为“一带一路”,其发端于中国,贯通中亚、东南亚、南亚、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,将成为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,一经提出便受到众多网友和投资者的持续看好,更得到全球高度关注和沿线近60个国家的认同与支持。
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
三年多来,“一带一路”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,这一重大决策部署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,符合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规律,也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活力。
5月14日主持召开的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,是“一带一路”建设进入全面推进务实合作阶段新的里程碑。“一带一路”建设是对全球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全新探索,对于推进经济增长和供给侧改革,开创地区新型合作关系,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。
一带一路: 拓展板材大市场
“一带一路”是板材的大市场,沿线国家很重要的需求就是基础建设、城市化和工业化。“这恰恰是过去三十年中国做过的,因此有很多成功经验,包括中国的很多装备和技术都特别适应于沿线国家的需求。”
中国板材行业可紧扣“一带一路”建设、国际产能合作等国家战略,充分运用自己在技术、资金、人才等各方面的优势,按照市场化的原则,稳步开展境外投资,积极拓展境外工程承包业务,创新国际贸易模式,加快推进板材装备“走出去”的步伐,取得了实质性进展,成为我国板材行业“走出去”的国家新名片。国内的板材产能相对过剩,将中国的产能,包括设计、装备、制造方面的能力拿到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进行合作,既满足了沿线国家的需要,也实现了中国富裕产能的充分利用。
1、以先进技术和优势产能支持“一带一路”建设。
“一带一路”是打造利益共同体、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,中国企业的使命是以先进技术和优势产能支持“一带一路”建设。六十多年来中国工业发展形成了强大实力,为“一带一路”建设提供强大支撑,在未来打造绿色丝绸之路、健康丝绸之路、智力丝绸之路、和平丝绸之路,建设更具活力、更加开放、更兼稳定、更可持续、更多包容的全球化经济过程中, 我们要进一步在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中培育打造新优势。
2、创新“走出去”模式,助力“一带一路”贸易互通。
成功打造“网上丝绸之路”,持续提高海外贸易业务的增量和效益,打造“互联网交易平台+海外仓”模式,为国内外生产企业提供全球营销的“网上丝绸之路”;开展“互联网+全球化运营管理”模式,利用智慧工业对中东、中亚和非洲提供外包管理服务。此外,中国建材积极推广“建材+家居”连锁超市模式,在南太平洋地区最大板材综合服务商的基础上积极拓展非洲市场,以建材和家居服务非洲国家建设,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,受到所在国政府的高度赞扬和肯定。
在国际上的竞争实质上是同质化的,合并之后,实现了新集团技术的优化,将双方的装备、技术进行优化提升,实现了质量和技术水准上的一加一大于二;同时,也能够更好地组织、规划集团的市场。
企业借力“一带一路”打造新优势
政策优势开辟前所未有的巨大空间。“一带一路”建设顺应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,继承合作共赢的丝路传统,对接“一带一路”地区国家发展战略,得到沿线国家和人民的热烈欢迎和支持,有着坚实的政治基础。沿线国家的高层共识、国家级战略合作平台的搭建,产业、贸易和金融政策的有力支持为中国企业“走出去”提供了强大的政策优势。
“一带一路”经济带建设包括与相关国家进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、能源资源合作、园区和产业投资合作,贸易及成套设备出口、自贸区建设等,既顺应了沿线国家发展需求,也将带动我国中西部加快改革开放、促进东部地区和沿海城市的转型升级与对外投资。
2013年以来中国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和地区高层频繁互动,签署了一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重大项目,国内相关省份也相继推出一批重点项目,这些政策机遇,为中国企业发展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空间。
“一带一路”建设需要中国企业具有国际视野,有能力驾驭多国经营,开展广泛的国际和区域合作。在组织优势的坚强保障下成功的“走出去”。在市场竞争中,坚持党的领导,引入现代企业制度,优化公司治理,实施创新驱动,为中国企业积累难以模仿和复制的核心能力。在国务院国资委的正确领导下,开展了董事会试点、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,培养具有坚定的信仰、现代经营管理能力、甘于奉献的干部团队。同时,与国内兄弟企业合作,结合金融租赁等各种金融工具,运用互联网、信息化、智能化等技术,集合投资、管理、后续服务等全产业链,打造“一带一路”新优势,开创“走出去”的新时代。